美发梳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美发梳厂家
热门搜索:
成功案例
当前位置:首页 > 成功案例

机械资讯--浅析:印刷工价为何欲振乏力

发布时间:2021-11-03 09:11:29 阅读: 来源:美发梳厂家

改革开放以来,中国的印刷工业获得了长足发展,无论是规模、产值还是设备拥有量等各方面均增长迅速,但也有些指标不升反降,比如印刷工价。

自从1992年11月最后一份印刷业指定性工价单作废以来,印刷价格一直在比较低的水平上徘徊,基本维持在90年代初水平。这与国家实行价格改革以来,其他行业价格飞涨的局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

十几年来,无论是印刷行业还是出版行业,围绕印刷价格的讨论就没有中止过,但讨论归讨论,印刷价格还是如同佛爷的眼珠一动不动。那么,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印刷工价的成长困境,当前的印刷工价是否算得上合理。带着这些问题,记者于近日走访了一些业内人士。

市场未必尽合理

在当前围绕印刷价格合理性的各种讨论中,有一个词汇经常被对阵的双方挂在嘴边上,这就是市场财产分割

一些出版界人士指出,过去在计划经济时代,印刷工价的决定权一直掌握在印刷企业手里,出版社没有任何的发言权。现在,印刷价格由市场决定,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。印刷价格十几年没有增长,尽管许多印刷企业认为制约了印刷企业的正常发展,但事实上,印刷行业却在这十几年来实现了腾飞,无论是技术水平、管理水平还是设备能力均有较大的飞跃,这充分说明当前的印刷工价是科学的、合理的,适应市场的。

许多印刷业人士对此持有异议,认为如果市场定价是合理的,那么为什么自90年代以来图书零售价格上涨了十倍多,印刷价格却十几年雷打不动呢?十几年来,与印刷有关的纸张、油墨、印刷设备乃至人员工资、场地、水电、运输费用哪一项不是成倍的上涨,为什么印刷价格上却不能也涨涨呢。

印刷企业的处境也得到了一些出版界人士的同情,记者接触到一些出版社的出版部主任都表示,他们也曾经向上级领导协调,希望为印刷厂涨一涨工价,但目前图书零售市场并非景气,出版社的赢利水平也在下降,所以在短期内印刷工价没有上涨的希望。

印刷工价的三个低

有人指出,印刷工价是市场供求关系的反映,当前,印刷业的生产能力已经大于需求,所以低价位是正常的。对此,印刷界人士有不同的看法,北京印刷协会的秘书长张重远表示,讲当前的印刷工价不合理,主要是因为印刷价格没有正常的反映出价值,依据有三点:

首先是历史的低,从建国后一直到90年代,印刷工价一共修订过9次之多,但总体上维持在低水平上,比如1956年,为了平抑物价的需要,印刷工价就下调了40%之多,1978年离婚案件,印刷工价才在建国后首次上调,但仅比1950年水平上升了3%左右,80年代中期以后,虽然价格水平有所提升,但也就是在这个时期,印刷技术开始由铅与火向光与电转变,企业的资金需求陡然加大,同时税种和税率的变化也增加了成本,过去印刷企业只缴纳5%的产品税和营业税,但国家实行增值税后,税率增长到14%。所以虽然表面看来印刷工价有所增长,但印刷企业并没有得到实惠,利润反而减少,比如,北京印刷公司下属企业1990年与1989年相比,产量增加了25%,产值增加了16%,而利润却下降了16%。

其次绝对值低,是指印刷企业在投入产出上不成正比。比如,印刷设备的引进更新,提高了印刷品的质量,缩短了生产周期,社会效益显著。但引进更新设备投入较大,一台四色机需四五百万元,按现行工价计算,扣除上缴利税和福利基金,真正用于发展生产的基金仅3万元左右,如果是贷款购进的,连付利息都不够。

第三相对值低,是指出版,印刷,发行三者利润分配不合理。在出版物总定价中三者的比重,按码洋利润分配,出版社占60%、发行占30%、印刷只占10%,大概仅相当于发行环节中最基层的农村网点的水平。张秘书长说,社会上总是把书价过高的原因归咎于印刷费的上调,这实在是冤枉。以每令纸书价300元计算,印刷费大概仅有30元。从1981年至现在,书价由几角钱上涨到几十元,而印刷工价也不过增长了一倍而已。

以下是1990至1993年三者的人均留利情况是:1990年:出版23826元印刷1206元发行3284元1991年:出版16721元印刷772元发行3587元1992年:出版18079元印刷696元发行3352元1993年:出版23412元印刷346元发行2859元

从中不难看出,在三者当中印刷业的投入最大,而所得利润不仅最少而且还在逐年下降。

低工价催生非理性

印刷工价水平过低,也间接催生了一些非理性乃至违法行为,长此以往,不仅束缚了印刷企业的发展步伐,对于整个出版行业也将带来不良的影响。

化工印刷厂朱浪认为,生产成本增加而价格不能上升,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印刷企业资金短缺,发展后劲不足,当前许多印刷企业的年利润率不足3%,远远低于其他行业的赢利水平,虽然维持生产可保无忧,但若想进一步发展必须举债度日。河北万龙装订公司的经理也表示,由于印刷工价过低使印刷企业的技术改造陷入困境,许多企业因为借钱搞技改而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,现在他的企业现在开支的每一分钱都是借来的。

一些企业因为工价低而铤而走险,记者知道有一家印刷厂每色令仅收8元钱,比一般的市场价格还要低很多,其中的奥妙在于客户必须用现金结账,这样通过不开发票的办法而省掉了14%的增值税,税款就变成了利润。

在低工价的压迫下,一些印刷企业就在生产工艺上动脑筋、想办法,想方设法地把生产成本降下来,比如用再生pS版代替新版,用普通油墨代替高级油墨,用劣质有毒的热溶胶粘贴书脊等等,这些做法无疑将给图书质量带来很多隐患,势必影响到出版社在市场上的信誉。

还有一些印刷企业搞堤内损失堤外补,你出版社压低我的印刷价格,我就私自加印你的畅销图书,然后卖给市场上的不法书商,用这一部分的收益来冲低成本,结果导致一些地区五元书、十元书大行其道,出版社的正版书乏人问津。

破局依靠三个意识

事实已经证明,印刷加工价格十几年得不到上涨的情况,是有悖于市场经济规律的,对印刷行业和出版行业的健康发展也有诸多不利。但是现在看来,要想通过市场行为在短时间内就把价格理顺,是很难办到的。如果希望行政部门进行干预,出台一个方案,把低工价一下子扭转过来,也是不可能的。但这并不意味着面对不合理的低工价就束手无策,事实上还是有很多事情可做的。

对于出版社来说,一定要树立他者意识。出版社近年来赢利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销售环节出现滞胀,库存和退货占压了大量资金,所以应当多从这方面想办法来降低成本,不应该总是从节约印制经费挖掘潜力。另外,出版社印制管理部门的工作方式也有改进的必要,由于编辑环节比较拖拉,出版社给予印刷企业的制作周期很短,经常是在周五或者晚上发活,印刷厂必须要加班加点才能完成,导致生产成本上升。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将发排周期提前,对于确实需要加班的急件,则应当支付一定的加急费用。

对于印刷行业而言,则应该自省。在图书总印张数长期没有增长的情况下,仅河北一省每年待批的印刷企业就有100多家,全国又该有多少呢?印刷企业数量增长过速,必然导致企业发展空间狭小,于是出现印刷企业一方面叫喊工价太低,一方面又在争相降价局面也就毫不奇怪了。

过去记者曾经困惑,这些竞相降价的企业是如何在已经不能再低的价格中得到利润点的。现在找到了部分答案,在一些装订企业,每年靠卖剪裁下来的废纸边可以收入到十几到二十几万元,只要出版单位肯带纸加工,即使完全不给加工费用,也仍然可以生存下去。所以,印刷企业本身也应该反思,不能一谈到工价低就赖市场、赖客户,像上面所举的例子,虽然在行业内是少数,但确实压得价格抬不起头来。

行业主管部门务必要树立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,更加严格的控制印刷装订企业的数量,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做大做强,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则引导其向专、特、精、新方向发展,发挥差异化竞争的优势。总之,当前印刷工价的困局正是印刷行业结构不合理的表现之一,只有坚决的进行结构优化调整,实现市场供需平衡,印刷企业才可能在制订工价时得到更多的发言权,印刷价格的增长才是可能。